一、 后勤部队精确管理
信息化催生了新军事变革,而新军事变革又促进了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就部队后勤来说,信息化与先进管理思想的结合,产生了精确管理。
部队后勤精确管理,是指以条令条例为依据,以提高保障力为目的,运用现代管理模式和高新技术成果,对部队后勤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它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和部队后勤管理内在需要,推动现代后勤全面建设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部队后勤精确管理,要求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把提高管理效能作为管理创新的基本目标,它把管理手段的信息化,作为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首要因素,发展性地将网络技术、数理方法和微电子成果引入管理系统,推动管理机制的不懈创新,同时,它建立科学的评价系统,对管理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和量化管理,能够以较小的管理成本取得令人满意的管理效果,有利于建设节约型后勤。
(一)部队后勤精确管理的本质特征是精确化
部队后勤精确管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从管理理念到方法手段全面创新,呈现出区别于传统管理的崭新特征。首先,部队后勤精确管理采用数理方法,实现定性定量的精确化。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①精确管理将数理方法全方位运用到后勤管理工作中,在注重定性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定量控制,对后勤管理目标科学地实行层层分解细化,对完成情况严格考核,能够堵塞管理漏洞,节省管理成本。其次,它运用电子技术等手段,实现管理时空的精确化。部队后勤精确管理将电子技术和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智能技术、虚拟技术等广泛运用到后勤管理实践中,实现了重要管理场所的可视化,众多后勤物资器材管理信息的电子化,提高了管理控制的预见性和准确性。最后,它借助网络手段,实现管控实时的精确化。部队后勤精确管理借助网络技术,通过实时的数据采集和网状的信息传递,彻底改变了数据的生成方式和以往的线性传递模式,实现了后勤各类信息的全面同步共享,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后勤管理“迷雾”,缩短了决策时间,提高了后勤保障的反应速度。
(二)实施部队后勤精确管理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必然要求
部队后勤精确管理是新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它使后勤管理效能产生了质的飞跃,将对推进我军现代后勤的全面建设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一是实施后勤精确管理能为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打下扎实的管理基础。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与部队行政、装备等管理系统建设的好坏存在高度相关关系。在后勤精确管理条件下,为了实现各个管理子系统的协调和平衡,部队管理的其他子系统必需相应地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精确化程度。而信息技术在部队各个管理环节和整个管理流程的应用,必然能全面提升部队各管理子系统的整合水平,大大提高部队各管理子系统之间交换信息,横向协调的能力,从而提高部队管理的整体水平,为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打下扎实而广泛的管理基础。
二是实施精确管理能促进部队后勤正规化建设水平的提高。部队后勤精确管理,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应用现代技术手段,不但能实现重要管理场所的可视化,还由于管理流程透明,减少了管理“盲区”,能提高后勤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力,降低案件、事故的发生率,使后勤管理的正规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如某保障基地为了达到正规管理,对车辆使用进行精确控制的目的,改变过去出车只需机关和分队领导批准的程序,在营门设置了电子识别放行系统,出车必须打卡,登记各类信息,否则即使领导批准,如果车辆动用违反了相关规定,营门电子系统也不会放行,他们还在车辆上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值班人员对车辆行驶路线、当前位置等能实时掌控,有效杜绝了驾驶员擅自改变行车路线等问题。②三是实施精确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后勤保障水平,有利于建设节约型后勤。实施精确管理,能够满足现代后勤保障在平时和战时适时、适地、适量供应的要求,按照“标准加管理”的精确管理原则,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经费物资的多少、状态、质量、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实现各类后勤保障物资请领、储存、运输、分发、使用等全过程的透明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经费物资,保证经费物资投向投量的精确,并通过网络对经费使用、物资分配跟踪问效,加大监管力度,杜绝管理中的漏洞,实现经费物资使用效益的最优化,努力实现节约型后勤建设目标。
(三)实现部队后勤精确管理的关键在管理者
首先,实现部队后勤精确管理,需要部队各级后勤管理者强化现代后勤意识,更新观念,根据精确管理的要求制定明确具体、有很强操作性的新的工作标准,使精确管理的实施有所遵循,确保精确管理落到实处。
其次,实现部队后勤精确管理,重中之重是要提高后勤管理者的素质,尤其是高科技知识方面的素质,同时还需要各级管理者具备很强的创新意识,能够运用高新技术的最新成果,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持续解决在推进精确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最后,实现部队后勤精确管理,需要各级后勤管理者科学决策,更新手段,量力而行,优化投入,突出重点,把经费集中投入到关键部门、关键部位、关键环节,需要立足军队,充分利用民用技术,研制先进的管理设施设备,持续推进管理手段创新。
二、信息化战争对部队军需战备建设的要求
军需战备是指军需部门为保障作战或其它军事行动的需要所进行的准备,包括平时的战备和临战战备,是军队后勤战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军需战备,对保证部队迅速、及时、齐装投入战斗和应付突发事件,乃至做好后续军需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化战争具有战争爆发突然、物资消耗量大、保障手段多样、信息化程度高等特点,这些新特点对部队军需战备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战争爆发突然,要求军需战备建设常态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里的应用,极大地改进了军队的作战手段,使作战力量的快速反应能力、机动能力、打击能力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作战效能显著增强,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辰连续作战发展,为短时间内完成作战任务创造了物质条件,③从而使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突然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根据近期的几场局部战争的持续时间及战事前后影响时间④,信息化战争的这种突然性,使传统的后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化战争的后勤保障光靠战前的临时准备是满足不了战时军需保障任务的。为此,必须把军需战备纳入平时后勤工作中来,使军需战备建设工作常态化。
(二)物资消耗量大,要求军需装备建设精细化
(二)物资消耗量大,要求军需装备建设精细化
未来信息化战争为达到预定的战略目的,将会使海军、空军、常规导弹部队以及陆军兵力等主要作战力量联合参加作战,参战兵力多,物资消耗量大,物资消耗量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对军需战备工作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资储备是军需战备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信息化战争的背景下,要按照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物资储备,力求做到品种合理,结构合理,数量适当,实现军需战备建设的精细化。
(三)保障手段多样,要求军需战备建设多元化
(三)保障手段多样,要求军需战备建设多元化
信息化战争,包括渡海登岛、山地战、城市战等多种作战样式,其后勤保障手段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战场军需保障只有具备多种手段,才能适应担负不同作战任务部队的需求,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要实现保障手段的多样化离不开军需装备器材和野战物资的系列化。因此,既要有适合部队在正常情况下使用的大型骨干军需装备器材,也要有小分队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野战军需装备器材,还要有适合单兵使用的野战简便装备;既要有大量的普通类型的适合于野战作战条件下的物资,又要有适当数量的特殊类型的适合于野战作战条件下的物资。同时,要加强适合于不同作战环境下的军需战备设施建设,真正实现部队军需战备建设多元化。
(四)信息化程度高,要求军需战备建设信息化
以海湾战争为代表的几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表明,信息化武器装备大量涌现和电子设备在作战中的全面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战争的信息化程度,从而大大改变了战争的面貌,为战争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战争,军需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现代战争的不确定性,使得大力提高战时军需资源的使用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军需保障的信息化可为战时成功实施精确化军需保障提供物资基础,军需装备物资的信息化建设也就成为各国军队竟相追逐的目标。军需战备建设信息化就是为了更好地能在信息化战争的条件下保障军需物资的筹措、储备、补给和管理等全过程都能以信息化为核心组织实施军需保障。军需保障的目的是维持和提高战斗力,而实施军需保障的前提就是拥有准确的信息。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信息的使用贯穿军需保障的全过程,战争的信息化的必然导致后勤保障的信息化,后勤保障的信息化必然要求军需战备建设的信息化。
三、对军队后勤管理工作的思考
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其中也得益于军队的建设发展。在军队的建设发展中后勤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军队后勤管理工作,解决后勤管理与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要求不相适应问题,是信息条件下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后勤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当前我军在后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1、后勤人才素质与现代后勤发展不相适应
(一)当前我军在后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1、后勤人才素质与现代后勤发展不相适应
随着我国军队建设的深入转型,战场空间的不断扩大,作战方式的不断更新等,使得我国军队后勤建设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随之凸显,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在新形势下的后勤管理人员已跟不上后勤建设的发展,工作单一,素质偏低,专业知识日显落后等已经有碍于军队的整体建设。要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军队建设的后勤管理人才是一个紧迫而现实的课题。
2、组织计划管理的权威性降低
2、组织计划管理的权威性降低
军队后勤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就是计划管理,它是军队后勤建设中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领导的主要表现形式。后勤管理的权威性降低主要表现在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计划与管理。这是因为多年以来供需矛盾不断突出,使得军队后勤工作重点太过于偏离财力,最后导致不能很好的控制计划力度。因此,要重视计划在后勤管理中作用,加强对计划管理的控制和协调。
3、管理机制滞后,宏观调控乏力
新闻来源:百度文库
新闻来源:百度文库